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2、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我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1)、456×43+57×456(2)、85×199+85当然学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了,并且说明自己先前并没算过,而时运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学生们都很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算的。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三、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1、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至于这个学生为什么能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会答错,则一概不予探究。由于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对。尤其是当几个学生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怎么知道的?你的思想过程是怎样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的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学生中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在学习中进行反思2、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先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他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4、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要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教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学们很快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继续问:“还有其它折法吗?”过了一会,又有两种新的折法被发现了。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和自己的好朋友找规律背口诀,找对手进行比赛。整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