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海明威执教者:黄娟教学目标:进一步把握老人形象。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学生关于老人肖像描写的段落进一步把握老人形象。教学难点:点评肖像描写。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了老人的形象,以及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课后要求大家根据老人的形象特征,写一段老人肖像描写,插入老人与鲨鱼五场搏斗之后的段落,这一节课我们的重点是根据大家对课文中老人形象地了解和对海明威写作风格地了解,点评同学们关于老人肖像描写的段落,以达到进一步把握老人形象的目的。(板书:老人乐观,自信,坚韧,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电报式风格)二、教学过程:选五段学生关于老人的肖像描写,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这些段落写得好不好,有没有体现老人的性格特征,有没有体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1、日夜地航行使他有些疲惫,头发越发显得花白,他和鲨鱼搏斗了三天两夜,最后,他输了,船还在不停地晃动着,他坐了下来,嘴里喃喃道:“该死的鲨鱼吃了我的马林鱼,让我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为什么我的运气如此之背啊。”说完就瘫坐在船上。2、老头儿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浓黑的眉毛下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以便能洞察海上所有的动静,他那深邃的眼睛里有忧郁,也有一丝的犹豫,刚才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还在脑海中回映,他看看仅剩骨骸的马林鱼,双手不由自主地因害怕而抖动。他嘴巴紧闭,没有发出一点声响,眉毛紧缩,仿佛在思考什么。3、老人一直在大海中游荡着,与鲨鱼搏斗完的他现在已经疲惫不堪,脸色黯黑,眼皮耷拉着,眼角纹路清晰,饥饿与疲惫交困的他无力地撑着舵。辽阔的海面,一轮圆月悬挂高空,月亮洒下点点光辉,让大海显得更加地柔和静谧,仿佛襁褓中熟睡的婴儿。4、因为很久没有喝水,老人的嘴角已经严重开裂,像枯树皮一般,老人原本就呈黑铜色的皮肤在这么久的风吹日晒下,显得更加的黑,更加的粗糙,用手摸它,便感觉到有许多盐渍在脸上。老人的目光很坚毅,血丝从瞳孔向四周扩散。5、那是一双如大海般深邃的墨黑的眼睛,他们深深地嵌入了眼眶中。老人粗糙黝黑的皮肤深深浅浅的皱纹纵横,每一个凹下去的深沟似乎都承载着一个神秘的故事。他的鼻子高挺,干瘪的嘴唇总是轻抿着,抿出一条坚硬的线条。他的脊背稍弯,像一张绷紧蓄势待发的强弩,随时都可以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与群鲨搏斗完后他紧抿的嘴轻轻扯一下,紧皱的眉头终于舒缓开来了。总结:分析肖像描写要抓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优秀的肖像描写,往往能突显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而人物又应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所以,人物肖像描写十分重要,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我们要做到“以形传神”。海明威写作电报式风格体现在: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尽量采用直截了当地叙述和生动鲜明地对话。对大海地描写粗犷简练;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1对照原著第一章的肖像描写: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分析:采用了先抑后扬和反差对比的手法。作家愈是强调桑地亚哥的孤独、衰老和屡次失败,愈是强化桑地亚哥和茫茫的大海、强壮的马林鱼、一群群贪婪的鲨鱼的巨大反差,就愈能够加倍显示出“硬汉”形象的突出特点。对作者之后表达老渔夫的“能耐”与“尊严”,写好这一英雄主义者的赞歌,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结束语:以学生写给老人的颁奖词为结束语:84个白天黑夜,84次希望破灭,他仍然昂首挺立,他依然坚守战场。他是搏斗群鲨的孤胆英豪,他是不死不休的铮铮铁汉,他是茫茫大海上的热血战士,他是淼淼人间里的忠诚卫士,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