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法的几点看法庐江二中方海玲家有高中生,全家总动员,家有高三生,全家总戒严。在中国,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老师的事,更是一个个家庭的重大事件,从幼儿园小学的学区房,到高中的择校生,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了重要地位,家长的观点往往更多影响孩子。所以,一项改革措施要想很好的贯彻下去,首先必须深入家长的内心,让他们重视,否则,他们会以高考为借口,向学校和老师施加压力,迫使学校在家长和上级的政策中寻找可乘之机,以便提高自己的升学率,为自己迎来更多的良好生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利益制衡最终会使美好的开端变得如同鸡肋。所以,有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的改革我觉得应该把家庭教育的影响放在关注之内,把家长的意见考虑在内。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实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翘首以盼,希望借改革之风能切实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培养学科兴趣,发展个性特长,而非为了高考得分拼命做题,把自己的一点兴趣扼杀在萌芽中。首先要从考试组织和管理上加大力度:现有的会考也是省考,考试组织非常规范,组织领导也非常重视,但在考试管理上有缺失,部分地方管理不严格,导致学生通过非常规的渠道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考试管理上的不严格直接带来教学管理上的松散,有高考的指挥棒在压着,学生自己不愿学,家长也不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非高考科目上,学校之间的竞争和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没有办法慢慢培养学生兴趣。非A即B,非文即理,开课不全,文理科提前分班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从进入高中一开始,学生凭着自己仅有的一点可怜的印象,就直接忽略了文科的政治,历史,地理或者是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何来兴趣培养的时间。所以,在目前,兴趣的培养是需要铁的管理来制约,把学业水平测试视同高考,测试的成绩带入高考成绩,哪怕就像初中的实验分那样,要能在高考分数中体现,例如会考的总分的百分之二带入高考成绩,同时考试监考阅卷如同高考一样严格,让学生无机可乘。要想考试合格,必须自己努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学校正常开课是前提,严格教学是基础,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学全所有的科目,有学习才有了解,有了解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有没有兴趣。第二组织考试的时间:高中阶段一下子开全所有的科目,对学生来说绝对不是减压,一学年,将必修的内容全部学完,对各科有个大概的了解,有没有兴趣基本知道。合格测试,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其他的科目全部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语数外在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合格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但考试分数不计入总分。学业水平全部合格,高中即可毕业。第三考试成绩的呈现和使用:考试成绩以优秀,合格,不及格的方式呈现。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该科目的补考,补考仅限一次,不计入高考成绩。会考成绩按百分比(2%)计入高考总分,因为有严格的考试制度(等同于高考的命题,监考,阅卷)作保障,这个分数相对公平,可直接按百分比计入高考的分数,划分的等级太多,学生和1家长都不太能记住,理解起来也比较难,毕竟他们都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直接计入高考成绩也能让学生家长重视,学校开课压力较小,学生和老师都会重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第四关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是一项纪录学生成长的很好举措,但一直未能形成制度,学生一旦录取,进入高一,就应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每个学期有学生自填,班主任监管,信息老师组织录入,把信息教学和这个档案建立连接起来,既是上课教学内容,又减轻班主任负担。三年时间,每个学期按规定的项目组织录入,最后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审查补充,学校领导把关,为全校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电子档案,有学校建立数据库,高校录取该校学生,可直接进入该校校园网查询该生电子档案——高中三年成长录。最后对于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社会社会实践: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以前体育课一直不被重视,现在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已经重视,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而高中这里,依然不被重视,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