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施爱能力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做一个会施爱的班主任是我们的职责,引领学生在受爱中学会施爱,让爱之花遍地生根,发芽,开花,更是素质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新挑战。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被层层的爱包围着,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爱的滋润,但他们缺少——向别人表达爱,传递爱的意念与能力,即施爱能力。因而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很有必要唤醒学生的爱心,渗透给学生施爱的技巧,培养他们的施爱能力。以爱化人,言行引导。师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小学段的学生善于模仿,师者的言行就是楷模,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1.垂范诱导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手,要培养学生的施爱能力,教师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施爱榜样,这正如那句名言,“在爱中长大的人,他便学会了爱,在恨中成长的人,他便学会了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将心比心,将爱融入每一个细节传给孩子。为预防“甲流”本学期每日要消毒,天稍一转凉,我就为学生提供了温水擦桌椅。每逢有学生生病请假,我不仅会探望,更会记得让学生为他补课,带作业给他。这一次次温馨的爱,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爱的享受,孩子们会接住你爱的接力棒,将它传给别人。周一早上,我刚发完“蛋奶”,小可便高高的举起手,“老师,晓非病了,我趁热把“蛋奶”给他送去吧?"(晓非家就在学校的对面,家里就他和父亲两个人,日子很艰难。)在我与同学赞许的目光中,小可自豪的去了,以后的每天,都有同学给晓非趁热送去“蛋奶”,为他补课,告知他作业。天凉时为值日生提供温水抹桌椅;炎热的夏季为孩子准备温水解渴;要求孩子做一个环保者时,我们也要随时弯下腰捡拾地上的垃圾;当学生学会施爱,爱将会有无穷大的力量。2.语言感染当这个社会对“绿色“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师者也不妨尝试使用“绿色”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师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语言是我们知识的精美的点缀,因此我们更应范化自己的语言,让我们的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熏陶下学会以言语施爱,让”净化语言,施爱与人“这样的道理深入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困惑时,给他一句温暖的鼓励,当学生退缩时,给他一句恰当的鼓励;…….施者发自内心的动人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唤醒孩子爱的渴望;但老师与学生坦诚愉悦的交流时,当心灵与心灵碰撞着温馨时,这阳光般的爱便洒向了学生的心田。实践导行,人本引领要学生学会施爱,就要“做中学”,就要为学生创造施爱的机会,班主任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本,发展为本,寻找锲机,为学生创造施爱的机会。献爱起始于活动虽然一次爱的班对会活动时间有限,但一次真正民主,有意义的活动却可以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点起爱之火,开出爱之花,乃至影响一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到施爱的快乐。开展“爱的大搜索”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用心灵去感受爱,再在班对会中进行交流,唤醒学生心灵潜在的施爱的意识。开展一系列的“我要施爱的活动”,抓节日之机,为母亲,父亲,祖国,老师,同学…….献爱;在特殊的日子里,献上特殊的爱——绿化之爱,之爱….施爱融入于生活有时轻描淡写的一句表扬,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饱含深情的一个眼神,一个默默的暗示…都会击起爱的涟漪,班主任不仅要抓好每一次活动的锲机,更要坚持不懈,和学生一起将施爱进行到底,把施爱融入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让爱发生在每一次需要它的时候。我们的“爱的财富储蓄”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的爱的足迹,当他爱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的份额时,他将会获得一个“爱的天使”的奖章。借助日记的桥梁,与学生交流施爱中的困惑,为孩子亮起爱的明灯。学生在不断的施爱中,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悦纳自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变得更加自信。培养学生的施爱能力,将爱的接力棒传给孩子,让爱更广阔的心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