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体现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涵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和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要真正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历史范畴。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时期,相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小生产,具有社会化大生产特征的近代工业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20世纪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都已实现了工业化而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日益显著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就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已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当代,高新技术产业无疑成为先进生产力最显著的标志。但是,先进生产力的涵义不仅因时代的演进而有所变化,而且还由于不同国家在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不应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发展传统制造业,增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有其扩大先进生产力的意义。但是,目前所处的时代终究不同于18、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的工业化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而国内也已形成了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靠粗放的以外延为主扩大工业产量的道路,是走不通了。只有走集约化生产的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才能增进产品的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份额,从而扩大工业的产量。因此,传统制造业的持续技术进步,就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与此相关,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十六大报告中把“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者并提,颇能说明当前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涵义。然而,当今世界正在加速走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国不仅要完成工业化,而且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发展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高科技,并使之产业化和向传统制造业渗透,无疑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它称之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涵义显然有别于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涵义。它是复合的、多层次的,既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经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技术改造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只有对中国先进生产力作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两者的关系。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经济效益好,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经济竞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