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一)说课稿龙华街道太平小学:董正礼我今天说的课是人教2013最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说明这节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流程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2学情分析“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验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2、说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如:4时5分、4时45分等)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三、说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二)环节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下面的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知识点多,同时根据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时间大概16分钟。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活动二:认识时课件演示:转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