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圈之旅——原谅他人的不小心一.教学目标1.增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减少隔阂与排斥。2.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与宽容出错的同学。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参与两次不同形式的过圈活动,增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从而带来切身的体验。三.教学难点:活动之后各小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与宽容出错的同学,能够原谅他人的不小心。四.辅导准备:每组一个呼啦圈(直径60厘米),若干用作奖励的笑脸,红黄蓝绿队的胸卡,课件。五.辅导过程(一)小组亮相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宽敞的教室,准备以小队为单位来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心理活动课。好,稍息,立正!拿出你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各小队轮流来一个精彩的亮相再坐下。只要喊出你们小队的口号就行,哪个小队先来?各小队轮流喊口号,教师鼓励,为每对贴上笑脸。并且说明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游戏获胜的小队,最会倾听的小队·,积极分享的小队都可以继续获得笑脸,让我们瞧一瞧,看一看哪一个小队的笑脸笑得最灿烂!(二)进行活动:神秘圈之旅。1.教师导入:同学们都看到我手中的道具“呼啦圈”了吧?今天我们活动所用的道具就是这个圈,我给它起一个特别的名字,叫“神秘圈”,因为我们今天的玩法与以往不同,同时也会给你带来一些新奇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神秘圈之旅”,也请同学们在活动中认真地去体验和探索。2.教师讲解第一轮活动规则:(大屏幕出现)(1)活动以小队为单位,队内两个人握住圈。(做示范)(2)其他所有人站在圈的一侧,依次从一端钻过圈到另一端。(3)要求所有人不能触圈,触圈者返回重过。教师补充:A.你认为规则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条?请学生回答。对,第三条。所以我们过圈的时候一定要小心。B.接着来看我们一会儿怎么站队呢,请同学们看图。因为我们参加活动的同学较多,所以把每一队分成AB两组,分别来参加游戏。以黄队为例,先请A组的同学站在黄色箭头的位置,准备过圈。然后从B组中选两位同学面对面坐在小凳子上握圈,为本组同学做好服务工作。再从B组中选两位同学做纪律监督员,分别站在圈的左右两侧,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去监督其他队的同学是否有触圈的,红队监督黄队,黄队监督蓝队,蓝队监督红队。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身体部位碰到圈的同学,就请他返回重过。纪律监督委员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钻圈的同学要听从纪律监督委员的安排。C.在音乐声中完成任务的小组为胜,并迅速压手喊口号。音乐结束时停止活动。3.请每个小队做好准备。4.进行第一轮比赛。几个小队共同开展比赛,完成后压手喊口号。教师与纪律委员分别监督比赛小组,有违规者令其返回重做。5.第一轮活动结束后,教师询问:刚才有哪个队获胜了,请这个队的队长上来贴笑脸,并且掌声祝贺。刚才有哪些同学碰到圈了,请你举举手。(触圈的学生举手。)表扬这些勇敢举手的同学,谁愿意把你刚才碰到圈时的心理感受简单说一下,请学生回答。6.教师引导,可以说第一轮只是热身运动,下面请看第二轮的活动规则。7.出示第二轮活动规则:(1)以上规则不变。难度增加为所有人手拉手依次钻过圈到另一端。(2)整个过程手不能断开,不能触圈,否则所有人返回重过。教师补充:这一轮的规则与上一轮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条更重要?(第二条)8.活动开始之前请队长从每一队A组中选两位握圈的同学,两位纪律监督员,并组织B组同学们站好队,拉好手。在音乐声中最先完成任务的小队为胜,并迅速压手喊口号。音乐结束时停止活动。9.各小队进行第二轮比赛。教师与纪律监督委员分别做好裁判监督工作。教师要重点关注总是犯规的同学和指责他人的同学。(三)感受和收获1.第二轮活动结束后,为获胜的小组贴笑脸。教师小结:其实我们今天的活动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钻圈技巧,而是希望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更加丰富的心理体验。请同学们一起看这些问题:(1)我们进行了两次不同形式的过圈活动,其间我们有多少次犯规?分别是谁?请这些同学谈一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2)我们是如何对待犯规的同学的?你当时是怎样说的,怎样想的。(3)假设,如果是你犯规了,你希望同学们怎样对待你呢?2.请组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