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进生活,感受艺术美VIP免费

走进生活,感受艺术美_第1页
1/2
走进生活,感受艺术美_第2页
2/2
浅谈我是怎样将生活融于课堂教学中的“艺术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真实的阐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江苏省小学美术新教材在编写上更加突出了这一点,从本省实际出发,贴近生活,以丰富多彩、活泼多样的艺术形式对学生展开艺术教育活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艺术。例在家居环境中小到茶杯、花瓶,大到家居室内设计,无一不感到艺术美的存在;到了街上,各种建筑风格迥异,琳琅满目的商品精致外形、包装无一不展现出其艺术风采……现代的学生身处于这样的艺术的大环境,艺术对他们的熏陶是时时刻刻的,只不过有时人们体会不到而已。新教材正是为了体现这样的新时代崭新面貌,适应时代潮流,将艺术教育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确确实实在他们身边,很真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更加要调动身边所有的资源,充分运用,让生活中的艺术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各种形式的艺术美。以下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小小探索:一、走进生活,感受艺术美我发现,新教材所选的欣赏课有一个特点,旧教材多为一些名作名画或瓷器刺绣的欣赏,新教材大多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现代建筑壁画、陵墓石刻、民间玩具欣赏,降低了欣赏的难度,也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时,不由自主联想到平时所见到的各种生活中的艺术品,如公园里看到的石狮子石人;商场上巨幅商业广告、分布于城市各处行行色色的雕塑……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我们课堂上的作品欣赏就变得不那么遥远了,学生也容易接受了。第8册《江苏古代陵墓石刻》,是欣赏雕塑的一节课,虽然本地没有现成的实物,但有很多的现代雕塑,学校的学生像、尊师广场叶圣陶老人雕像……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这些雕像,帮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制作过程,艺术风格,并与书本的石刻相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讨论,从而更深刻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明白不论是石刻还是雕塑艺术都是可以攀登的,就是自己也能做的,用学过的泥塑方法就可以仿做出相同的作品。这样的欣赏给他们将来也有影响,看到一些此类艺术作品时,也懂得从哪些角度去理解欣赏。对培养他们的艺术涵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有很大的影响。二、将生活搬进课堂,了解艺术美可以说,新教材无一课不充满生活气息。拿第6册色彩知识一对比色和协调色一课来说,仿佛像这种课离生活太远了,但其实不然,完全可以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们吃的、用的、睡的物品搬进课堂中来,帮助我们理解色彩理论知识。比如说讲解对比色和协调色的概念时,理论上对比色是两种对比最强烈的色彩,如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协调色是指比较接近的色彩,如红和橙、蓝和青等,色相环可以解释为什么是这样。但如果真这样简单解释一下,后果是教者费尽口舌,学生仍然云里雾里,或是仿佛懂了,但不知所以然。这时不防做一个小游戏,拿一碟水果,让学生尝不同颜色的水果。红果子味甜蜜,青果子味苦涩,从味觉上让学生直观感上两种色彩的果子会给人带来的两种不同的感觉,理解这两种色彩的属相是相对的,对比最强烈,从而理解色彩上的差别是最大的,对比最强烈。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红橙两色的相似之处,味都很甜,色彩也很接近,即所谓协调色。当然光靠游戏是不能完全说服人的,这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这时教师可出示大量的生活用品,如服装、手帕、书包等,让他们判断哪些是属于协调色,更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区别,以及怎样搭配色彩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三、深入生活,废物利用,创造美我曾经看过一些特殊的艺术作品,它们是用废弃的电池、易拉罐、旧轮胎经过丰富的想象力制作而成,其奇妙的构思和奇特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不由不令我们用心去欣赏学习。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们熟视无睹的物品,用完就丢,如对环境无污染倒也罢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的废品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环境的保护,怎样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真正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呢?我认为在美术课上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废物回收利用的好习惯,这对他们将来生活都会有重要影响。美术课中我们常叫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如树根、树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进生活,感受艺术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