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定义过程》教学设计界牌中心小学韦忠华一、教材分析“定义过程”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选修)》中Logo语言模块的第9课,前面教材就顺序结构、循环语句REPEAT语句以及循环嵌套做了讲解,过程的定义是结构化程序,渗透了模块化的思想。二、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八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即输即得”命令已较为熟悉,对于单次运用REPEAT语句也掌握较好。但REPEAT嵌套命令对于我校五年级部分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定义过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化繁为简、以简见繁”,是学生感觉到定义过程可以方便他们完成规律性的较复杂图形。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的含义和定义过程的方法;了解过程的一般格式、知道过程的各部分名称。2.过程与方法渗透模块化编程思想,化繁为简。学会分析图案规划程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深度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初步感受程序编写带来的思维乐趣。4.行为与创新体验海龟执行的过程,感知过程定义的优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定义过程。2.教学难点合理分析和运用过程绘制规律复杂图案。六、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七、课前准备网络机房、示例资料八、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对比引入课题1.复习请学生完成虚线、三角形、五角星。(教师板书学生命令,贴)2.教师演示执行事先定义好的过程XX、SJX、WJX,完成同样的图形。请学生比较那种命令更简洁、更快捷!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吗?请阅读教材31复习,同时为本课“定义过程”后的应用打下基础。通过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用定义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命令更快捷且便于理页。3.秘密:LOGO语言的另一种执行方式:过程方式。揭示课题“定义过程”。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揭示课题自主探究基本达成1.请大家再把教材翻到32页仔细阅读教材,思考定义过程的一般格式是什么?2.学生回答:To过程名过程体End3.教师移动板书演示定义虚线的过程。4.请学生移动板书演示定义三角形、五角星的过程。5.观察教师定义过程的过程名,总结过程名的命名要点:“两要三不能”(要容易记忆、要有意义;不能用logo命令、不能以数字开头、不能有空格)6.教师引导定义正方形过程,并执行。7.学生尝试定义正方形,并执行。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基本达成。8.实践园:让学生独立完成定义一个画圆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初步概念。直观演示,使学生理解过程体的作用。自主生成,强化概念总结过程名特点。教师引导基本达成重复调用体现优势1.教师演示:用定义好的正方形过程画“田字格”。2.学生探究:用定义好的正方形过程画“双田字格”。引导定义应用体会定义优势分组探究巩固新知1.刚才我们尝试用定义好的正方形来完成了较为复杂的图形,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个复杂图形,我们来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来完成这个图形。师分发小组讨论记录表。2.小组汇报:(1)定义的基本图形是什么;(2)有几个基本图形组成;(3)相邻图形间的旋转角度是多少?3.生分四组完成。师巡视辅导4.小组展示交流。在学生掌握定义过程概念后,举一反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妙用嵌套小组拓展,以各自定义的过程为基本图形,运用嵌套画出各种规律性复杂图形。用好“定义过程”,嵌套命令拓展显身手。总结收获升华提高1.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完整演示过程的定义与执行。总结收获,升华提高。板书定义过程作用:重复使用,简化操作命名特点:要容易记忆、要有意义;不能用logo命令、不能以数字开头、不能有空格一般格式:To过程名过程体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