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初步认识与点滴思考群文阅读,已不在是一个陌生而全新的概念,它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阅读教学理念,现已较为广泛的被广大教师所熟知。但如果作为一种深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重庆学习回来,我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群文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思考如何将群文阅读教学较为恰当的融入课堂教学,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首先,我认为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绝不能将其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从群文阅读的暂定义而言,有两个关键词:群文,即三至五篇相关文章组成一个议题,为群文。阅读,就是阅读思索。所以,群文阅读它是一种阅读形式,而不是教学形式。如果将群文阅读放在常规一堂课内探索,其效果是否达到我们设计初衷与构想意图,还有待检验。其次,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阅读理念而不是教学方向。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想仅靠阅读这一途径就能改变学习现状,提高学习效率的设想有点不很现实。想在40分钟内完成一组议题的研读,效果令人堪忧。因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把群文阅读作为教学中的一种理念去实践是可取的,也是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中,有一些感想。比如,在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我就将这组文章作为一个议题进行偿试教学。(当然,这组课文不完全符合进行群文教学的议题特征)这一组文章是描写人物一组,教师主讲一篇文章,《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抓住小嘎子的动作,心里活动等方面,分析出小嘎子是一个活泼,机灵,又争强好胜的人,同时,通过以胖墩动作,心里活动的分析,刻画出胖墩憨厚,勇猛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心里活动的描写,把人物写具体,形象。是不是所有人物描写都只有这种方法呢?学生阅读文章:《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刷子李》《泥人张》等全部读完之后。小组内对老师指定的篇目进行研读,讨论交流你读懂了那个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并画上横线。细细研读这些语段是属于什么描写?进而归纳出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并在班级上交流,让学生细读一篇而学习多篇的教学设想得以实现,实现群文阅读的设计意图,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初衷。就阅读这一方面而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新的问题也随着产生了。这一组文章就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是否是可以将一个主题分成几大板块来分类教学呢?如将基础知识分为一个板块,将文章结构与写作方法分为一个板块,将文章表达方式,文学常识等又分为一个板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又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同时还可以实现在有限时间内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实现群文阅读的设计意图。当然,如果把教材体系改编为以议题为主体的单元,就会大大改变现在的教学与阅读现状。这只是本人的肤浅认识。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与指正。201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