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Page2作者作品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63---1869年,创造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完成了他创作历程中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步里程碑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一1.理清情节2.评说人物3.理解主题任务二思考: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Page4掌握下列字词咂():用唇吸;呷。棘():泛指有刺的草木。灼():烧;烤。广袤():辗转反侧:集思广益:与众不同:zājízhuómào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不同于一般。广阔、辽阔。Page5合作探究(一)理清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根据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每个情节的主要内容。帕霍姆为改善生活欲买地(1—3)帕霍姆两次买地,生活越来越好,欲望越来越强(4—10)帕霍姆贪心不足第三次买地(11—54)帕霍姆精疲力竭,悲惨死去。(55-63)仅得六英尺埋葬之地(64)Page6合作探究(二)评说人物根据情节,分别说一说,从这个情节中你看出帕霍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勾划出相关语句,说一说这属于什么描写方法,并作适当分析。提示:从情节中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并概括出性格特点,尽量用文中词语。例如:(开端中)我认为帕霍姆是一个_________人。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人。Page7合作探究(二)评说人物(开端中)我认为帕霍姆是一个_________人。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勤劳有理想热爱土地贪得无厌全力以赴不怕吃苦贪婪反省评说人物•盖棺定论,面对着躺在“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土地的帕霍姆,你将这样对他说:“帕霍姆啊,帕霍姆,你真是一个……”理清情节Page9合作探究(三)理解主题关于小说表现的主题有以下四种看法,你赞同哪一种?1、批判、嘲讽贪得无厌。2、表现真正男子汉的独特个性。3、主要是批判、嘲讽过分贪婪,但也客观地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4、主要是肯定,同时告诫人们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Page10背景资料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Page11理解主题小说通过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贪得无厌。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固然是好的,但要把握好度,特别在物质上不要过于贪婪,要明白“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不要过于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少年连续玩网游23小时暴毙网吧度度视频导入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