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实验小学赵金霞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教具准备:20根小棒,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从0到10数一遍。2.出示情境图。师:这幅图中都有什么?选你喜欢的试着数一数有多少个?师:图中学具的数量都超过10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1)教学11课件出示11根小棒.师:这是几根小棒?你是怎样知道有11根的?那要怎样才能一下子就看出有11根呢?教师手拿小棒和学生一起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把10根用橡皮捆成一捆。师: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好,也请同学们拿出1个十摆在桌上。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2)教学12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分组比赛说数。(3)教学13~19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4)教学20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那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了,我们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了,那就是几个十了?是2个十即20,读“二十”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5)练一练课件出示:让我们一起数一数。2、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1)课件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师:今天我们认识的11~20各数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忙。找好位置后,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2)强化学生对数序的认识。如“12的后一个数是多少?”、“和18相邻的数是几?”、“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15在几和几的中间”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这些学具放得这么乱,要怎样才能让大家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学具各有多少呢?引导学生得出每种学具够10的可以作一堆。进一步体验计数单位“十”。2、拓展练习给学生发11~20的数字卡片;由教师说组成,请学生猜是数字几,让拿着该数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四、课堂总结课后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初步培养了一年级新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1.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不够,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到位,使得整节课的课堂纪律不是很好。2.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摆小棒时,耐心不足,显得匆忙。导致好多学生不会摆小棒。理解所学内容大打折扣。3.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不够清晰,语言不生动。总之,自我感觉这是一节失败的课,没有完全展示自己的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的细节做得不到位,很多环节不理想。在这里,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