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听,读以及深度解析,使学生读课文有一定印象,能理解运用文中重点词汇如,又大又圆,又大又••••••能明确分辨文中出现的动词,如掰,摘,捧,抱••••••知道小猴子空手而归的原因,并联系自身的一些习惯,问题。二,教学过程1演示课件封面让学生根据题目猜测小猴子的家会在什么地方。用小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提起兴趣。2演示课文部分,播放朗读文件,让学生手眼耳并用,熟悉课文。耳朵听,眼睛看,手指字。3根据课文中的图分段解说,重点强调,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并说明每部分中小猴子的心情,体会从非常高兴到不高兴的落差,以体现小猴子最后的失落。4提问:为什么不高兴了?--因为空手而归。而引出问题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让学生开动脑筋,点名回答。最后点明,是小猴子自身问题,而不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并说明答案。5演示图片,对应掰,扔,摘,捧,抱,追。解释动作,引导学生记住分辨每个动作的特点。6演示玉米,桃子,西瓜,引出对应的,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出示图片,柳枝,引出又细又长。引导学生由学生说词,加以点评。避免学生陷入又大又小的错误中。三教学难点重点1又•••又•••2掰,扔,摘,捧,抱,追3图文结合,体会小猴子心情及变化4小猴子空手而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