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的部分内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教科书设置了4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5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2、能力目标:(1)依据演示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2)初步形成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二、说学情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三、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2、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3、讲解法。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二)教学用具:1.仪器:烧杯、铁架台、锥形瓶、试管、试管夹、长劲漏斗、集气瓶、火柴、酒精灯、盖玻片、双孔塞及导管。2.药品及相关物质:碳酸钙、稀盐酸、汽水、蜡烛、沙子、石蕊试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教学挂图。四、说学法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法为主,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打开碳酸饮料瓶盖,会有气泡出现,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2.你对这种气体的性质了解多少?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