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一、选择题1.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2.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B.社会契约三权分立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3.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A.非理性的B.完全错误的C.片面的D.中肯的4.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时代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在“五四运动”时代,推动中国思想界“坚决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包括()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③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④国民革命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是在解释()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6.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7.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8.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9.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著作内容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探究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0.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11.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12.下列作品中,体现出毛泽东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是()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联合政府》二、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