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近代思想解放潮流鸦片战争之前士大夫阶层的华夷观1洋务思想的新发展2传统观念对社会转型的制约3梁启超意图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4康有为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5胡适推动传统文化转型的努力6李大钊对西方文明的理性认识7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孙中山的革命最终政治目标8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9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1957~1976年中国科技在困境中发展10马寅初的人口理论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1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持续发展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广东揭阳二模)1839年林则徐曾拟就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一件,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林则徐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C.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D.林则徐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解析:D“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意在突出林则徐关注西方人文地理、先进技术,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1839年”中英双方尚未开战,并非敌国,故B项错误;材料“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更多地突显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并非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故C项错误,D项正确。2.【易错题】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A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鼓励商民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主张从官府到商民都应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的一种运用和发展,故D项错误。3.(2016·河北保定联考)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解析:C该报纸评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未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B项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未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D项错误。4.【新题速递】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著述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解析:D材料“两平等者相遇……道理即权力也”说明A项错误;由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可知,道理不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实力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并非强调民族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说明作者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背景下强调民族要自强,国家要振兴,故D项正确。5.康有为认为:美国式的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剽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材料反映康有为()A.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B.反对美国式的政治体制C.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D.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解析:A康有为认为中国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