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3、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家作品: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儿子,龚古尔学院院士。与著名排犹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德吕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极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拥护民族沙文主义。1904年与莫拉斯认识。1908年与莫拉斯合编保王派的《法兰西行动》报,发表了无数激烈的极右派言论。1920年一度当选为议会议员。曾以诋毁法国政府罪入狱,越狱流亡到比利时。两年后获赦回到巴黎。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一、基础知识。①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_______________。②、注音:哽住()皱边()惩罚()祈祷()踱步()郝叟()③、“最后一课”指的是:()A、最后一堂语法课B、最后一堂历史课C、最后一堂法语课D、最后一堂习字课二、整体把握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________到________。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_____和弗郎士的___________,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第二部分,从_______到______。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从_____到__________。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____、_____的气氛。第二层,从_____到__________。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第三层,从_____到__________。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第三部分,从_______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三、人物分析韩麦尔先生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新课标第一网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用一两个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在一起,所以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_________的作用。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