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U=M∪N=﹛1,2,3,4,5﹜,M∩∁UN=﹛2,4﹜,则N=()A.{1,2,3}B.{1,3,5}C.{1,4,5}D.{2,3,4}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利用集合间的关系,画出两个集合的韦恩图,结合韦恩图求出集合N.解答:解: 全集U=M∪N=﹛1,2,3,4,5﹜,M∩CuN=﹛2,4﹜,∴集合M,N对应的韦恩图为所以N={1,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在研究集合间的关系时,韦恩图是常借用的工具.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2.若a∈R,则“a=1”是“|a|=1”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充要条件.分析:先判断“a=1”⇒“|a|=1”的真假,再判断“|a|=1”时,“a=1”的真假,进而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当“a=1”时,“|a|=1”成立即“a=1”⇒“|a|=1”为真命题但“|a|=1”时,“a=1”不一定成立即“|a|=1”时,“a=1”为假命题故“a=1”是“|a|=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充要条件,其中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判断“a=1”⇒“|a|=1”与“|a|=1”时,“a=1”的真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若函数f(x)=(m﹣2)x2+(m2﹣1)x+1是偶函数,则在区间(﹣∞,0]上,f(x)是()A.增函数B.减函数C.常数函数D.可能是增函数,也可能是常数函数1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函数f(x)=(m﹣2)x2+(m2﹣1)x+1是偶函数,可得m2﹣1=0,进而分析函数f(x)=(m﹣2)x2+(m2﹣1)x+1的图象形状,可得答案.解答:解: 函数f(x)=(m﹣2)x2+(m2﹣1)x+1是偶函数,m2﹣1=0,即m=±1.将m=±1代入函数中,得二次项系数m﹣2<0,所以f(x)的图象是开口朝下,且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所以f(x)在(﹣∞,0]上为增函数.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奇偶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简单综合应用,难度中档.4.已知函数f(x)=ax+logax(a>0且a≠1)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loga2)+6,则a的值为()A.B.C.2D.4考点:对数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先对a>1以及0<a<1分别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都是f(1)+f(2);再结合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loga2)+6,即可求a的值.解答:解:因为函数f(x)=ax+logax(a>0且a≠1),所以函数f(x)在a>1时递增,最大值为f(2)=a2+loga2;最小值为f(1)=a1+loga1,函数f(x)在0<a<1时递减,最大值为f(1)=a1+loga1,最小值为f(2)=a2+loga2;故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f(1)+f(2)=a2+loga2+a1+loga1=loga2+6.∴a2+a﹣6=0⇒a=2,a=﹣3(舍).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值域问题.解决对数函数的题目时,一定要讨论其底数和1的大小关系,避免出错.5.函数f(x)=e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A.(﹣2,﹣1)B.(﹣1,0)C.(0,1)D.(1,2)考点: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将选项中各区间两端点值代入f(x),满足f(a)•f(b)<0(a,b为区间两端点)的为答案.解答:解:因为f(0)=﹣1<0,f(1)=e﹣1>0,所以零点在区间(0,1)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零点的概念与零点定理的应用,属于容易题.函数零点附近函数值的符号相反,这类选择题通常采用代入排除的方法求解.26.如图是张大爷晨练时所走的离家距离(y)与行走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若用黑点表示张大爷家的位置,则张大爷散步行走的路线可能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由已图形可知,张大爷的行走是:开始一段时间离家越来越远,然后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然后离家越来越近,结合图象逐项排除解答:解:由已图形可知,张大爷的行走是:开始一段时间离家越来越远,然后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然后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