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夹缝求生的近代中国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干知识框架核心要旨归纳线索(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线索(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西方列强在破坏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催生近代工商业的同时,也把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入了这块古老的大地,与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一起改变着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尽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程度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但却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热考主题突破主题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中期)①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②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③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60-90年代)①洋务运动a.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b.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c.影响: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a.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b.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c.影响: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①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②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续表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近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由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1.(2017·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以及与列强煤矿业的竞争,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样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