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需要更多的关爱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没有爱就没有奉献。教师要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困生。做学困生的贴心人,师爱就产生了巨大的效应。正因为有了师爱,学困生才能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爱心是一把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是师生间交际的连接点,当学困生迷失方向时,它会乘风破浪指明航向。关爱渗透在生活小事上。在生活小事上渗透出的爱往往最真切。学生平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渴望受到称赞。班主任平时要对他们多留心、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比如。在衣着方面,提倡学生穿些有学生生活气息的服装,不要穿奇装异服;课余时间可以找他们谈心,揣摩他们的心态,教育他们向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看齐。对学困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好切入点,逐步转化。这样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又能提高他们的修养,也使他们体会到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这样,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关爱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提问,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只提问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学困生。这样做,一方面反馈的情况不真实,影响教学的针对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会加重学困生的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