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2)主要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3)催化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况评价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等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一阶段1914年英、法与德进行马恩河战役8月俄军进攻奥军并取胜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德军重创俄军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5年,战争中心转移至东线,俄军节节败退,德军也无力继续进攻战争处于僵持状态,各国出现反战浪潮1916年德法凡尔登战役1916年7月索姆河战役(英法—德)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4月,美国参战,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巴西等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德军节节败退,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德皇,签署停战协定3.性质、后果(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2)后果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②西欧相对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③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思维导图】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③体系充满了掠夺性和分赃性,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这一体系不能稳定、持久。【归纳概括】凡尔赛体系内隐含的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华盛顿会议。(2)内容①《四国条约》:美、英、法、日四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对日本来说,一方面其扩张野心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其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承认。②《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其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③《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胜利。(3)影响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③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日本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名师指津】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3.国际联盟(1)成立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国联问题的建议。②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③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正式成立。(2)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3)实质: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下维持霸权的工具。(4)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