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1819451114111隋(598~618年)943111242唐(618~907年)321132244151812442029471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4.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蒸汽机广泛运用于造船业5.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6.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是()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不断推广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7.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8.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B.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C.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9.右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C.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10.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