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题型突破题型一背景、原因类[设问类型]1.限定性设问:如这一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设问:如此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等。[答题模板]1.对于限定性设问,根据限定作答。理解原因的限定词时一般遵循下列规律:(1)关于区分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2)关于区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①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②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2.对于宽泛性设问,如历史背景、原因、因素、依据等,可以从必要性、可能性方面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又可以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以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备注:有时也把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列为与政治相并列的方面)(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文艺等方面思考。典例1(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答案历史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解析据材料的时间信息“清末”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典例2(2019·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解析由材料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200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由材料“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由材料“钢材品种结构继续完善”等可得出,科技水平提高;由材料“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可得出投资大幅增加。题型二内容、措施类[设问类型]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等。[答题模板]1.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明确答案来源。答案来源一般只有两个,一是材料,一是所学知识。(1)答案只来源于材料的设问如:根据材料,概括……的措施(或内容)。(2)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的设问有: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的措施(或内容或过程);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的措施(或内容或过程)等。2.略读材料:一眼扫视一下开头、结尾、材料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找出与时间相关的信息,确定问题的时代背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