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六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课时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冲关练1.(2016·四川成都树德中学诊断)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解析依据材料吸取教训,修建防御体系,多次操练,表明清政府是有准备的,故A项正确;清政府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个别地方的准备,用知己知彼夸大了清朝的准备工作,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西方的工业化军队,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山西太原模拟)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公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解析中国海关关税趋于程序化,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的进步,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关税趋于程序化,海关自主权的丧失主要指的是对于关税税额的双方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英贸易的增长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D项无关,故错误。答案B3.(2016·河北邯郸质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可知,中国重视自身利益,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B项材料不能体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辽宁锦州质检)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解析清政府聘请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和各口岸税务司,放松了对海关的管控,因此可见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故C项正确,B项错误;洋务运动1861年正式展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清政府对外贸易被英国控制,但未体现出“完全”,故D项错误。答案C5.(2016·黑龙江哈三中模拟)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地反抗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B.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C.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D.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解析材料“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以及强化……”可知缺乏科学合理的政权建设纲领是民众消极反抗的根源,故B项正确;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不是太平天国民众消极反抗的根源,故A项错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不是材料提及的制度法令导致的,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江西赣州期末)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