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总复习 热考主题大题练(四)-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总复习 热考主题大题练(四)-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2
高考历史总复习 热考主题大题练(四)-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2
大题练(四)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第二小问成因,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在文明程度、国家政局、政治体制、经济基础、主流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成因。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二信息从学习内容、学习特点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先进人士推动等方面的史实,总结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新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任答四点即可得分)(2)变化: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任答两点可得4分)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进中国人的不懈探索。2.(2018·四川资阳诊断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普世主义的真正含义是将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来,文明的多样性就不复存在。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现在重新被扭转。亨廷顿说:这是“文明的冲突”;我说:这是“文明的回归”。“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根据材料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洲中心论”是谬论等主题论点,论述可以从古代五大文明并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存在独立发展的五大区域文明与五大文明区域,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轴心时代。其中,罗马文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等都是世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都曾深刻影响东西方)、近代“欧洲中心论”出现的合理性及其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进行综述论证说明。答案:示例一: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总复习 热考主题大题练(四)-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