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八校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请把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用0.5mm黑色中性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宋代,皇帝的诏令,原则上必须经过“二府”,以“敕牒”方式颁布执行,直接自宫内颁出的皇帝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这表明当时A.专制皇权遭到削弱B.官僚制度比较成熟C.行政效率日益低下D.权力制衡机制建立2.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犬牙交错更便于进行军事防御B.山川走势随岁月发生巨大改变C.不同区域间经济文化联系密切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3.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塑造了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当年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林肯接见斯托夫人人时,说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据此可知这一小说A.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C.得到美国总统林肯的高度赞扬D.唤起美国社会对黑人奴隶的关注4.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5.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观点A.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C.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D.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7.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作家协会计划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由苏联采购委员会、塔斯社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美国劳动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A.加速了苏美意识形态对抗局面的形成B.有利于人民认识美国社会C.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软实力D.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需要8.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9.史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但从1961年以来,其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国发展到1993年的107国和目前的120国。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10.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德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但繁荣的柏林周围到处都表现出社会失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德国A.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B.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险C.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