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高一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1.史学界一般把哪一件事作为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的标志A.舜承尧位B.禹建夏朝C.禹死启继D.盘庚传弟2.《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4、中国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了度量衡B.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C.创立了科举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史料的记载的这个史实A.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C.扩大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势力D.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境遇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9.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10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这表明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11、《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实现了国家统一B.开始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12、“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A.“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D.与皇帝“共治国事”13.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14.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15.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