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导学案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问题思考】议一议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个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说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进步?读一读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扩大生产。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读一读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征:(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实行单一公有制。(2)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经济建设方针上优先发展重工业。(4)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制度。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1.分析图一中影响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图一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什么?尝试失败有什么后果?3.分析图一中影响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的因素是什么?4.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当时苏俄在工业企业方面采取的是什么政策?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何处?6.从新经济政策的成功之处我们得到的启示:精讲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考点二斯大林模式1.观察图二,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图二1928~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2.结合图三分析,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结合图四分析这些努力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图三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图四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3.(追踪社会热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结合起来探讨,可坚定我们走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党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正确解决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对待“市场”的态度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垄断贸易C.斯大林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根据图二、三、四、五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图五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精讲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弊端明显,强调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片面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对农村个体农业实施“全盘集体化”。这种经济体制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21年开始,俄共(布)放弃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一、选择题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