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26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26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26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26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5
8.26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这种现象反映()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B。“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与关税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从“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可看出百姓种茶与市场关系紧密,故B正确;“自各国通商之初”,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远没有达到“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的程度,故C错误;“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不能体现开放的主动性或被动性,故D错误。2.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19世纪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A.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B.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C.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D.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解析】选D。据材料“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到买办“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到上海充当买办可知,上海在当时经济活动中(对外贸易)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故选D。材料强调买办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未重点区分各地买办的职业优势,排除A;据材料“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得不出买办地位高于“四民”,排除B;据材料“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可知,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被动的,排除C。3.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武汉大力推行兴实业、办教育等新政,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这反映出洋务运动()A.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B.推动了近代化进程C.开创了教育的近代化D.为民族工业开辟了道路【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可知张之洞的活动包括兴实业、办教育、办军事,这些活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故选B;A说法错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只概括了教育领域,不能全面概括材料;D材料没有体现。4.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解析】选D。“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体现了中国茶叶在英国的销售情况,说明中国茶在英国遭遇到竞争压力,故选D。“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无法判断英国对茶叶的需求情况,排除A;“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无法看出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排除B;“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只能说明英国对华茶需求下降,不能说明华茶在其他地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排除C。5.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并在开展法制教育和翻译国外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据此可知洋务派()A.突破了“中学为体”的束缚B.阶级属性发生改变C.以培养近代法制人才为根本目的D.促进法制教育的近代转型【解析】选D。由材料得知,“留学生”向西方学习法律,归国后,不但成为了“法律人才”,而且还在洋务学堂里“传授法律知识”“开展法制教育”等,促进了中国的法制教育近代化,故选D。洋务运动的措施没有突破“中学为体”的束缚,排除A;洋务派仍然是地主阶级,没有改变阶级属性,排除B;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6.据统计,从1904—1908年,每年根据《公司律》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公司数量都在50家到60家,到1912年,运作的本国企业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这反映出的民族工业的特点是()A.地区不平衡B.依赖于外国资本家C.侧重于轻工业D....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26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