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VIP免费

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_第1页
1/5
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_第2页
2/5
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_第3页
3/5
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摘要]中美社会制度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因而基础教育也不同。专家学者对于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研究多,建设性意见少。本文作者试图从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中,分析各自利弊,从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制、教师教育等方面提出相互借鉴及其理由。[关键词]中美,基础教育,相互借鉴。从小学到中学,我喜爱学习,喜爱学校,那里有很多的伙伴,有新鲜的知识,有严格的管理,有和蔼的老师。于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选择了师范院校,而且是唯一的选择,一排四个志愿皆填师范。走上教育岗位以后,我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却又实实在在,乐在其中。但是,有一天有一位美国学者说“中国中学生正在过着苦难的生活”,后来逐步接触西方的“人本思想”“个性教育”“做中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等,我又开始反思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怀疑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意义和价值。东西方教育的碰撞,中美教育的沟通,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向美国学习的“一边倒”的倾向。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究竟怎么样?应该向何处去?这是一个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严峻的问题。2008年12月,我奉命率领25位南京市骨干教师前往美国进行学习和考察。出发之前要求每一位教师“文献研究”美国教育,进行教育比较,确定自己此行的研究专题。学习和考察的过程中,虚心学习,认真调查,深入思考,积极对话,进行比较,为专题研究准备好材料和观点。回国以后,就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骨干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我们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文化中形成的不同追求、不同样式的教育,而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各有千秋,应该开展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和借鉴。一、教育管理,要分权,也要集中中国是中央集权制教育,而美国是州政府教育自治。那么,在教育集权与教育自治的选择与实践中,我们看到各有利弊。中国和日本、俄罗斯、法国等一样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教育集权制国家之一。国家设有专门而又权威的教育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地方也设有相应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层落实;基层学校负责执行,一线贯通。集权制教育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如果决策正确,制度有效,那么教育管理将会有序高效。但是,其弊端在于地方行政上传下达,往往不思改进;基层学校被动执行,常常不思创新。如素质教育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课程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实验;信息技术也是中央发文,层层执行。偌大的国家,众多的层次,条件不同,基础各异,一个政策大家都能满意,一项举措大家都能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够一定程度赋权地方,赋权学校与教师,既能调动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又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这样的教育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国是联邦制政府制定教育法律法规,虽也有教育部,但目前只是主要负责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基本不会干涉各州教育;或者只能利用经费拨付加以引导和限制。而50个州的教育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教育的行政权在州政府,政府成立教育委员会进行管理;几乎每一个州都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教育部无需统一,也无法统一。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美国50个州就有50种不尽相同的教育,因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自主创新,各具特色,于是,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美国的各自为政的教育管理是松散的,也是虚弱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缺乏国家教育行政的支持,传播不快,效果有限,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而在本土美国还有许多教师闻所未闻。而且,美国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教育质量悬殊,又因为各州教育课程标准不一,难以进行统一的测试。正如美国联邦教育部前任副部长苏珊、斯科拉法尼所说:“我们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系统,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标准由各州决定。有的州订的教育标准非常低,比如密西西比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州的全州统一考试设计得非常简单,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报告说85%的学生学业成绩达到优秀,然而当该州学生参加全国统一测验时,只有15%的学生成绩优秀。”①教育质量难以考查,教育问题难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美基础教育应该相互借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