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7.19两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高考题组】1.(2015·四川文综·T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解析】选D。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卡莱尔注意到社会出现了问题,只在乎金钱和金钱主宰下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本身错误的选项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A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B干扰选项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急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所以B错误。C干扰选项题干中并未反映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所以C错误。D正确选项根据题干中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要表达的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日渐缺失的观点,所以D正确。2.(2014·全国卷Ⅱ·T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由题干提供的历史情境可知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变化,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这是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之一,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材料中并未体现妇女解放,而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C不正确。家庭手工业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不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D不正确。3.(2014·四川文综·T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解析】选C。结合地理知识,知道选项中涉及了中国、日本、英国和俄国的城市,1850年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而中国、日本和俄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或进展缓慢,故选C。4.(2014·浙江文综·T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是“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国家和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可见强调的主要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A、C、D的表述虽然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但都仅仅是材料所反映的一个方面,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因此选B。5.(2014·福建文综·T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铁路火车把乡村的人们不断地带入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这正是城市化的表现。故选C。6.(2013·天津文综·T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选C。解题时应特别注意题干中“1820年”和“结尾的简短一章”两处关键信息。A、B主要发生于15-18世纪,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三项时间均与题意不符。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