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习题:7-20一些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的经济政策是()A.领导了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苏俄卫国战争解析:由1918可知当时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2.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思想表明()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苏俄允许包括自然的农民经济和资本主义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且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说明苏俄把资本主义作为农民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条道路,故C正确。答案:C3.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解析:由农民骷髅化,“麦穗”干瘪萎缩可知该政策损害农民利益,A错误,由20世纪20年代初可知C、D项与此不符,农业集体化始于20年代末,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答案:B4.(2012·广州摸拟)“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造成这种“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搞阶级斗争为主B.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解析:这两种政策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协调。答案:B5.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是指()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20世纪20年代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B6.下面是苏俄(联)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俄(联)农业的发展B.苏俄(联)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联)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解析:表中反映的是1921年~1925年苏俄(联)农业发展统计表,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与粮食作物产量都显上升趋势。农业集体化始于1927年,时间不符,所以A错误;表中未涉及工业得不出B结论,B错误;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D错误,所以故选C项。答案:C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答案:B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联近现代经济建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项错误;针对“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指的是民生问题,符合要求的是B项;C项指的是1918~1921年春天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