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地理概况白沙中学王平岭南地区明末三支奇兵三百多年前,在大明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孙传庭:秦兵袁崇焕:关宁铁骑卢象升:天雄军千秋功罪开篇公元1630年,因叛国罪身受3543刀凌迟极刑而死,死后遭受千古骂名,百年之后才得到乾隆平反,功过是非,至今仍争论不休。关宁锦防线守锦州必败?辽西走廊辽宁省(辽西走廊,辽东半岛,辽河平原)辽河平原辽东半岛辽西走廊在渤海湾中,北部的辽东半岛沿岸、天津海区的渤海湾沿岸以及山东半岛的莱州湾沿岸冬季都会出现流冰和封冻现象,只有图示中辽西走廊海滨冬季不封冻,分析其原因。120ºE40º小组讨论1.辽西走廊地处我国冬季南下西北风的背风坡,冬季气团越过燕山山脉下沉增温,使其海滨地区水温高于其南北海域。2.我国沿岸暖流在渤海的主体流向是自渤海海峡向西北,辽西走廊海滨受暖流影响增温。3.与其他海区相比,只有此处无大的河流注入,盐度高,冰点高,不易结冰。120°E130°E50°N40°N1,位置:东120.130北40.502,政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四盟3,面积:147万平方公里4,人口:1亿2千万5,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冷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四盟认一认:东北地区俄罗斯朝鲜蒙古黑龙江和吉林小兴安岭长白山松嫩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东四盟和辽宁国VS共兵力:70万VS55万综合力量:辽西走廊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高原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地形水源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地区包括哪三大地形单元?高原,山地,平原想一想?历史迷雾正文东北地区:战略要地辽沈战役国共力量对比(人口和城市)指挥:林彪VS卫立煌,廖耀湘,范汉杰兵力:解放军70万VS国军55万面积:解放区97%VS国统区2%(长春,沈阳,锦州。另旅顺大连苏占)人口:解放区86%VS国统区14%活动:军事演习(沙盘推演)问:如果你是sir,首攻之地选在哪里?战争进程如何?战略决战(1948.9--1948.11)东北解放军长春沈阳营口锦州辽沈战役过程:1.切断北宁线(交通)2.攻打锦州(工业)3.解放长春(农业)4.辽西会战(水文)5.解放沈阳(植被)1.切断北宁线(交通)东北铁路T字型布局2.攻打锦州(工业)辽中南工业基地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设备老化,基础设施落后措施: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优势:科技发达,海路运输便利,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3.解放长春(农业)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垂直温度带辽沈战役:1948年9月13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切断北宁线,辽沈战役开始。问:战役发起时间为何选在九月,毛主席要提前,林总要推后,如果从农业的角度来看,你支持谁呢?思考1:首攻之日3.解放长春(农业)农业:雨养旱作农业优势: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如东北大米);②农作物病虫害少;③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较肥沃;④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劣势:由于热量不足,①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②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③春秋两季低温冷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④漫长的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灾害:春旱,夏涝,低温冷害(倒春寒,寒露风)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嫩江辽河4.辽西会战东北河流水文特征: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有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植被覆盖高),流速平缓(东北平原),冰期长。5.解放沈阳(植被)迎风坡和背风坡垂直地带分异规律(水热组合随地形变化)思考2:两侧降水量不同,山麓到山顶植被不同?1000mm600mm5.解放沈阳(植被)大兴安岭:针叶林(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针阔叶混交林(红松,水曲柳)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红松,水曲柳,桦树)学习目标:1.在脑海里留下比较清晰的东北印象。2.学着用区位分析法从某一角度去简单分析具体问题。地理位置:东经120,130,北纬40,50自然条件:1.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冷湿)。3.水文:水量丰沛,含沙量少,有结冰期,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