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历史试卷(地理政治历史一张卷)命题人审题人备课组长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在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阶段,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不包括石镰骨耜石锄凹形铁锄A.石镰B.骨耜C.石锄D.凹形铁锄17.下图是某收藏家的藏品,其藏品可能属于景德镇瓷器粉彩瓷器珐琅彩瓷器A.魏晋B.隋唐C.两宋D.元明清18、“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话反映的是古代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19、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2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A葡萄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C葡萄牙→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22.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顺序是()①②③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23.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有()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②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动力革命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7世纪末18世纪初C.18世纪末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25.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26.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A.纺织业B.交通运输业C.冶金业D.机器制造业27.右图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洋务运动兴起B.实业救国热潮C.工人阶级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2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其长远意义不包括A保持工农业平衡发展B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C加速城镇化进程D丰富城乡人民生活30.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的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中”弓箭弦”是指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长江中下游如箭③京九铁路如弦④京广铁路如弦⑤小浪底工程如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⑤D①③⑤吉安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历史答题卷二、非选择题:(20分)47.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趋频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从人类历史演进过程看,各国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开始于何时?(3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3分)材料二1793年,(英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提出通商、租地等要求一一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一一摘自《粤海关志》(2)简要分析英国提出通商要求的本质意图。(6分)材料三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