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南充一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解析:选C。1954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不会因为宪法的修改而改变,排除B项;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进,排除D项。2.(2020·南充三模)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C.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解析:选B。根据表格中1982年宪法颁布后的修改、完善、健全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选B项;表格中对宪法的修改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无法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完成的结论,排除C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矛盾,排除D项。3.(2020·北京昌平区高三期末)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总结民主建设经验解析:选A。1982年宪法规定了其他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目的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不是重申公民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1982年宪法的相关规定,不能体现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规定不是对民主建设经验的总结,排除D项。4.(2020·株洲一模)学者俞可平曾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选D。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5.(2020·桂林一模)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解析:选B。材料中1982年宪法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进行社会保障,同时也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2004年宪法则要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选B项。6.(2020·昆明一中摸底)下表反映的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