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牛排”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最早始于()姚文通后来吃到一样拿刀子割开来红利利的,姚文通不认得。胡中立便告诉他说:“这是牛排,我们读书人吃了补心的。”姚文通不肯吃。康伯图道:“上海的牛肉,不比内地……专门把它养肥了,宰了吃,所以又叫做菜牛,吃了是不作孽的。”A.鸦片战争时期的被迫开放B.同光新政时期的仿洋改制C.清末新政时期的以洋为尚D.民国初政府提倡文明开化[解析]“牛排”属于西餐,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到中国同时也将外国的饮食带入了中国,故选A;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此时早已有外国人将西餐传入中国,B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早已出现了西餐,C项错误;民国初年早已出现了西餐,D项错误。[答案]A2.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表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与上述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A.男女平等的实现B.称呼上“先生”取代“老爷”C.婚姻自由的普及D.绿军装的盛行[解析]“先生”取代“老爷”的变化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度遭到冲击,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成立以后的现象,“男女平等的实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A项错误;婚姻自由的普及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以阶级斗争为纲”,全民皆兵,绿军装成为服饰的主流时尚,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B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A.粮票→股票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C.父母官→人民公仆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解析]粮票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购粮凭证,是计划经济的体现,股票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体现的是以市场配置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选A。集中分散管理形式不能证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故排除B;C项反映了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法制的转变,错误;D项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答案]A4.据学者研究,中国1936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年7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投入使用。1929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1937年6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1935年开始修筑苏嘉路,1936年7月正式通车。在山西,1932年至1937年,修筑了长达860公里的同蒲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C.是国家长期社会稳定促进的结果D.说明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取得成效[解析]国民党围剿红军与材料中的地点不符,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为抗战做准备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时间,故B项错误;当时是国共内战、日本侵华时期,社会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建设,所以铁路里程增加,故D项正确。[答案]D5.从下列近代北京电话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事件1903年清政府架设了通往颐和园和各兵营的电话线1904年第一个面向社会的电话局开业1905年北京电话总局成立,并开通了到上海、武汉等地的长途电话1908年颐和园到中南海的电话专线开通1911年北京的电话已达3000门,使用范围包括政府机构、官宦府邸、银行、医院、学校、工厂、报馆、店铺等A.从外国垄断到中国人自办B.从民用到军事,从少到多C.从简陋落后到改进成熟D.从政府专用到社会大众[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外国人垄断北京电话事业的信息,A项错误;清政府最早架设的是军事专线,而非民用线路,B项错误;材料也未能体现电话设置最初的简陋落后,C项错误;面向社会的电话局设立,用户主要是驻华使馆及部分衙署,到1911年,达到3000门,波及学校、工厂和店铺等,体现了北京电话事业从政府专用到服务社会大众的特点,D项正确。[答案]D6.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A.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