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年级___班课题:《寄语十五岁》主讲人:_____课时:_1_节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寄语”的内容,弄懂其中道理,学习做一个公正、有正义感的人。2、了解本文的谈话方法,分析本文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谈话方法,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并学习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学情分析让学生理解文本中“寄语”的内容,弄懂其中的道理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学习做一个公正、有正义感的人。教学中要立足于文本,不能让学生脱离文本来空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所提出的内容方面的疑问,让学生细读文章,用文章内容尤其是具体的语句为材料来支撑自己的结论。教学流程暨内容1、走近作家及其作品1)作者简介:崔卫平,曾是北京101中学学生家长,他在家长会上的讲演稿在2000年5月30日的《北京青年报》上发表。2)背景链接:2000年3月3日,作者的女儿所在的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你是你的船长”主题班会。这是全班孩子集体过他们的15岁生日。家长也同时参加。会上,家长们还向孩子们赠送了由班里的家长委员会创意,并自费结集成册的“寄语15岁——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一书。作者作为家长代表应邀发言。课前预习:(1)在课文中勾画出你没有掌握的或重要的字词(含注音)。①我勾画出的字词是:②小组解读后补充的字词是:③小组内矫正性领读、自由读、齐读所勾画的字词。3、课文整体感知探究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寄予”的核心内容,读一读,背一背,并谈谈你的理解。①②③4、交流与讨论1)为什么在谈话前,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掐一掐自己,看疼不疼?为什么要问到刘然和疼的家长?2)谈话的内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容易被听话人接受。家长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一个很抽象、很深刻的道理:要做一个公正的、有正义感的人,要关爱人,不能伤害人。细读课文,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谈话,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接受她的观点,收到如此的好效果。5、训练与拓展1)根据拼音写汉字。zhuì()地缺xiàn()抽tì()jī()讽qí()视bǐ()视4.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A.障碍缺焰居高临下触目伤怀B.应邀狼籍无动于衷呱呱坠地C.闲暇辨析哑雀无声兴灾乐祸D.嘉许瞥见此起彼伏祸不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