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和政二中陈巧玲我于2008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5年了。在这5年的时间里,不论从专业水平方面,还是从师德方面,我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了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下面,结合自身这几年的辛勤工作,谈一谈认识和体会。一、热爱工作,无私奉献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神圣和崇高品质就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那时,就在心中萌发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大学毕业后,梦想成真,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告诉自己要用心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求知的心灵。我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二、以身作则,身教感染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几年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三、严爱相济,教书育人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我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我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我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四、追求卓越,奋力拼搏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于是我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我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我常向同科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个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的成长是显著的,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教师,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县上也名列前茅。如:2009年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师,在全县期末会考中居第二名;2009年制作的课件《孙权劝学》在州上获得优秀奖;2010年八年级期末会考成绩居全县第一名,并且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11年九年级毕业会考成绩居全县第一名;2013年期末会考成绩居全县第一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我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青春。我坚信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