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课题讨论,促进老师专业成长(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开展小课题讨论,促进老师专业成长一、什么是小课题讨论 指老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话题为课题,由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讨论,取得改善实践的成效的讨论行为方式。(解困、去弊、求善。)它具有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哪些问题可以作为课题进行讨论呢?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旨在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1)从讨论目的看,“小课题”主要解决老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如何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讨论的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小课题”由老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老师即讨论者,是讨论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讨论。当然,老师在讨论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3)从讨论内容看,“小课题”的小指的是讨论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讨论价值和意义。(4)从讨论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纳适合老师个人的叙事讨论、个案讨论和行动讨论等方法。(5)从讨论成果看,“小课题”的讨论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讨论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老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讨论中形成的、富有老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1)“属己”性:是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要;是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亮地“属己”性。(2)真实性: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这些问题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问题。(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化,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讨论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4)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老师的教育实践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讨论周期相对较短。(二)、“老师小课题讨论”与大课题讨论的区别大课题讨论 小课题讨论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