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初级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方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用半句古诗形容便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反观课堂教学仍然徘徊在传统模式中,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基本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学的刀耕火种阶段。老师滔滔不绝、传道授业,学生异口同声、囫囵吞枣;老师声情并茂、循循善诱,学生却满头雾水、一脸疑惑;老师已经绞尽脑汁、喉干舌燥,学生依旧呆若木鸡、无动于衷。并不缺少事业心,也不缺少责任感,更不缺少敬业精神,原因何在?我们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缺的是学生的兴趣、生机、活力、激情,缺的是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及创新精神。一来二去,老师主动教书,千方百计,育出的或许是书呆子,或许是高分低能;学生被动学习,不假思索,学到的或许不是服务于生活的技能,不是适应社会的本事。“柳暗花明又一村”——2010年学校被列入“领雁工程”项目学校。在专家的引导和示范校的引领下,通过远程培训、远程答疑、专家及教师来校讲座和授课、外派学习等方式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启迪我们走上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一、指导思想教学应该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活教”走出传统的一言1堂;“课随心动,心随课动”,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最终目的;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会学、乐学、创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为课堂的基本特征。二、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华祥副组长:周宇、曾乐璋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三、实施办法(一)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1、分组原则方法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考虑到学生的领悟力、语言表达力、学科特长、学习用心程度、做事是否踏实、组织能力、性格、性别等不同因素导致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取长补短、科学匹配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前班主任有预置方案,其具体操作:一先由学生单独写出最愿组合的3-7人,班主任老师分析出全班学生中被组合频率较高和较低的学生;二采取自愿组合和安排搭配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上述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在分组时相互搭配,使组组均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稳定性与灵活性并重。组间同质是指每一个学习小组均有智商较高的、成绩相对较好的、比2较健谈的、守纪的、表现优异的,反之亦然。稳定性是指一个学习小组至少在一个学期之内除个别学生之外不能有较大的变动,保持相对稳定;灵活性是指小组与小组之间个别学生的调整,也指最多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要重新划分学习小组。2、小组人数及座位编排根据教室大小及学生人数多少确定组数和每组人数,65人以下的班级每个小组由4—8名学生组成,每班可以分成7—15?个组(大班额可以例外);65人以上的班级分组最好不超过15?个。教室无法摆放的就采用老式坐法(三排或者两排下底先成三个或者4个大组)然后就近分组,即需要学生交流讨论时前排转身向后排,如果还有单排的并入其它组(每小组4-8人)。小组呈“U”讲台左右均留出通道,每个小组也均有进出通道,教师和学生能较方便地进出每个学习小组。3、组内分工每组设小组长一人。负责上传下达,组织引导组员学习交流、作业批改、讨论质疑、发言、记录、考评等事。例如:协助科代表收交、检查本组成员学科作业,做好登记,及时汇总本组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反馈给科代表或科任老师,选派小组成员参加班级展评,并组织其他成员给予帮助、补充,出现冷场时,要带头发言。学科负责人3—7人(最好是每个学科一人,也可以兼任),收集意见并记录,负责检查该学科的作业、背诵默写、知识过关、作业批改、出现冷场时,也要带头发言等。以上事务组内成员人人参与。3(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合作交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结成对子,即每个学科在小组内实行“手拉手”“一帮一”,同时做好进步记录(如每次检测后进行评比,各自的成绩是上升还是下降并分析原因,指出改进方向),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1)组内展开人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