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子的心声人生在世,孰能无过?”成人如此,何况我们的孩子!。教育学生时,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你给我听着。如果说“我正在听,你慢慢说”,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想当然地批评学生,请蹲下来看学生,多问问学生“为什么”。如何打开房子的另一扇窗户,聆听学生的心声,下面,我将谈谈在教育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到的几方面:一.聆听,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积极聆听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听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几年来,我将其用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缓冲气氛,创设情境聆听,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只要在我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我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获得了班主任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师生间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在这种情意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洞察心声,了解事情真相学生们常常会犯下各种各样的“罪行”,做出一些让老师不满的举动,如上课和同桌聊天,作业拖拉,上学迟到,随地扔纸,和同学打架等等。此时,千万不要想当然地批评他们,请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聆听他们的心声,也许你会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她可爱的儿子到外面去玩,后来儿子渴了,妈妈买来两只冰棍,本想一支给儿子,另一支留给自己。谁知儿子一点儿也不客气,拿着两只棒冰津津有味地舔了起来。这时的妈妈很不高兴。心想:这孩子真不懂事!正想批评几句,可又觉得不妥,便温柔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要把两只棒冰都舔一下呢?”孩子说道:“我先尝一尝,然后把味道好的这根给妈妈吃!”这是多么感动的话语呀,假如当时这位妈妈没有这样问孩子,而是想当然地批评他,那么换来的会是什么呢?作为教师,不可主观推断,妄下断语,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学生对教育者不再信任、尊重,向教育者关上心灵的大门。知人不易,作为一名班主任,该怎么办?关键是善于聆听,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什么,忧虑什么,做事的动机又如何,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去帮助他。二、聆听学生的话要有正确的态度了解学生要从“听”开始,而且必须安静地听,不批评地听。由“倾听”中知悉学生言行的动机及观念,洞察学生“话中有话”的真正心声。1.心无旁骛地专心聆听初当班主任时,曾经边判作业边处理着学生间发生的矛盾,当时是想“立体使用时间”,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事后很快就发现这样做会出现两个恶劣后果:一是不尊重学生,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再专心反省自我,使问题的解决时间延长;二是教师一心二用,没有抓住事情的关键,做出错误判断。2.衷心接纳地聆听大家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象只有一只,然而那些盲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这只象,因而他们所认识的象有着显著的不同。通常,我们看事物的观点,都受我们的经验、背景、需要的影响。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设身处地地尝试从学生的角度看同一件事物,才能了解他的感受,并且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聆听,务必明白并衷心接纳学生的感受。因此,无论哪一位学生向我倾诉,我都首先做到“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及接纳,才愿与教师倾诉并接受教师的帮助。在课堂上,好好聆听学生的回答;在他犯错误时好好聆听他的解释;在他喜悦的时候,好好聆听他的话,分享他的喜悦;在他苦恼时好好聆听他的悲伤,听他诉说;在他成功时,细细聆听他的快乐。让我们都有学会聆听,聆听他们心中的声音,这样才能懂得他们,理解、宽容、接纳又使我们能够与学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的教诲也就在无形中潜入学生的心底,使其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聆听学生的心声,你会发觉自己和学生可以碰撞出教学灵感的火花;聆听学生的心声,你会发觉班上的师生气氛更加和谐;聆听学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