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雨霖铃柳永执教者:王红霞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传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流行。著有《乐章集》。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简介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词牌溯源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教师范读全词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词的抒情基调。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朗读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性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师导学: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骤雨初歇。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都门帐饮无绪,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发。执手相看泪眼,竟眼,竟无语凝噎。无语凝噎。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以诗解诗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黯淡的情绪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教师导学: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愁象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谐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寓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象征离愁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课内外迁移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明确: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