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椎小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玉溪市红塔区高仓排山小学薛永仕邮编:653100内容摘要:孩子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发言习惯不好的典型学生个体的观察、访谈,获悉其行为的大量资料。在研究个案过程中,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个体访谈法,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言习惯形成的原因,最后对个案进行反思,提出改善的建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方法和途径,阐述运用培养发言习惯策略在提高小学生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良好发言习惯;小学生;语言能力。目前,小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白日化阶段,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课堂上贯穿发言习惯培养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实施良好发言习惯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一、小学生发言习惯的案例分析(一)案例一行为特征:三年级的肖玉碧同学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由于是单亲家庭,从而家庭教育就相对宽松,对孩子要求就往往不会超过及格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更是一种“慈母型”的宽容态度。母亲对孩子过分宠爱,平时说话表达要求不高,使其学习成绩不稳定,并逐渐滋生了许多坏习惯,如:说话意思表达不清楚且拖泥带水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发言的兴趣就淡化了,积极性也跌到了谷底。现状分析:经过仔细观察,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家访,并从其他同学处对其的了解,我对该生失去良好的发言习惯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他们认为发言只要大概意思对就行了,便选择了放弃对自己严谨的说话习惯的注意;学生家长对其过分溺爱,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计,与孩子交流沟通较少;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没有养成严谨的说话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更加失去对自己语言习惯培养信心。逐渐失去了积极发言的兴趣。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做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从一些简单易回答的问题入手,如:题简单问题,给他充分的勇气,并激发其发言欲望。在其想说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奖励,打消其发言的紧张情绪。2、抓住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表扬,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他要表现好的决心。这激起了他的争强好胜心理,调动了发言兴趣和热情。3、再到学生家里家访,把孩子在校发言情况与家长进行了反馈沟通,确立了共同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把督导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在家把上课时的问题重新发言给父母听等。并定期电话联系。通过一周的记录,让学生自己翻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实践证明,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就初步形成了,激发起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兴趣与热情。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家庭的教育力量仍然不能放弃,良好的发言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渐渐地,该孩子课上发言次数和质量都有了明显好转。(二)案例二行为特征:梁曈同学思维灵活,表达欲望强。平时发言较随意,发言时伴随有拽衣角、站不直等动作。有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等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现状分析: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平时的观察,该生发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该同学思维活跃,急需表达自己的思想,有较高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肯定,会直接跳起来举手喊道:“我知道,我知道!”,导致说话时过于紧张而说不完整.;对于别人的发言没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在倾听别人时,迫不及待地说:“我让我来,我让我来”,还会直接说出“我!我!”,又如:每次我让学生讨论、堂练时他会多次向老师反映“他/她不会说”、“他/她偷看我的”等;也体现出平时的学习中发言时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不明确。只明白意思,但是表达上欠完整,也不够清楚。改进措施:通过对几点原因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学生的发言习惯进行改进:1、针对该生的发言习惯问题,作为科任老师先在心理上多关心他,鼓励班上的同学和他多交往,多交流。在学生的态度上首先明确告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