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①国家独立自主②人民当家作主③现代化强国④社会主义国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A.和平解放B.武力解决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在这部电影描绘的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毛岸英C.董存瑞D.罗盛教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里程碑”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产生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7.观看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8.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9.“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下列各项,属于右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1.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区的对外开放格局。南通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开放区1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实施“菜篮子工程”C.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D.完善城市功能14.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5.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政府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按劳分配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非选择题(第16小题10分、17小题1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材料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