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堂灌”了。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各种智力,组织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当前的农村教育非常缺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可以知道,当老师提问某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时,非常多的学生回答的时候,要么不完整,要么语言不通顺,这些缺点在语文教学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就能写得出来。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忽略了这一点,有一次,课堂上我提问学生一个问题的对话:师: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生:井盖是圆形。师:圆有哪些特点?生:直径都相等。一句具体的话都没有得到回答,提问了半天,真让人害怕。语言表达能力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方法——讨论法较为合适,讨论法是一种内涵丰富,有挖掘潜力,能智慧互补、集思广益的好方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交流过程,是一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益的好方法。讨论过程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团体精神。讨论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导”要点到为止不能导的太过透彻,否则就变成“灌”。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数据世界》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讨论“500万人”这个数据有多大)。1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平时是怎样排队的?多少行长多少米?学生在脑子里产生了个初步的模糊面积。全班40个同学所站的地方大概有多少平方米。2像我们班40个同学的十倍、一百倍、一千倍……各占的面积有多大?从全班的十倍十倍地引导学生估算,循序渐进,慢慢地扩大这个数据,从小到大地体会数据的变化,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据有个雏形地推算思维。3、那么“500万人”有多大呢?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全班学生讨论时,随便他们怎么说怎么比划怎么操作都行。这个问题是基于以上两个问题讨论的,学生对于上面的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讨论是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从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从中体会到多大的数据是从较小的数一步一步估算得到的,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当前的农村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差,有时候学生有才使不出——郁闷的感觉,自己的意见得不到证实他们实在是心不甘。讨论法就是打开了学生互相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互相评价的窗户,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采用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