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指导下的记叙文教学北京市特级教师第一个问题:关于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新课标的核心基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标教学目标的特点三维一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统一:1、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的统一。2、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强调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3、认知与情意的统一。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根本性的任务:在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环节中,我们不只要关注语言文字,不只要关注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和技巧,我们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审美情感”。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1、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探究能力。2、形成较为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两者关系课程标准[纲领]课堂教学[行为]写作教学的核心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想感情。当学生还不具备足够宽阔的“人文”空间,而一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必须一片真诚。即使我们只拥有狭小的居室,我们也要在小小阳台上,在学生的心田里,经营一片绿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文教学应该抓住:1、认知2、情感3、过程认知与情感是在教学过程体现的,作为语文教师,关键是教学过程。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重形式:强调引入学生作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重在一个“诱”字。到“怎样写”,就滞住了。2、重包装:新的概念漫天飞,换汤不换药。例如,各种“概念”作文,各种“颜色”作文,把写作形式冠以某种颜色等。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应该与过去的做法有明显的区别,例如纳米、克隆等。3、轻规律:内容浮泛,观点加例子的说教。4、轻实际:轻视实际操作的本领;脱离语文教学的对象,以极少数写作出众的学生的水平作为标准。————浮躁、急功近利。要分辨几个关系:一、作文的标准和要求:面向个别学生作文精英还是面向与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放下架子,讲求实际,将作文标准定在绝大多数上。二、对待作文“未成年”学生的态度:面对的是孜孜以求的学生,还是各方面已经成熟的群体?——幼稚是正常的,允许习作的模仿和笑话;任何借题发挥的谈资都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学生的戕害。三、作文教学的形式:是放任自流的自由作文,还是教师指导下的写作训练?———从教学规律出发,任何“想当然”瞎指挥都要屏弃。理想的作文教学:1、从写作自身的规律入手,兼以适当的形式。要求教师:能写,会概括。2、要使学生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那里宽宏自由,任自我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自然地开放。3、能把学生从“冬眠状态”“唤醒”,“引燃”。学子摊开试卷,一面对考题,就文思炸涌,从而爆出摇曳多姿、七彩斑斓的“精神虹云”。第二个问题:记叙文教学的主要做法一、主要教学过程:(一)由虚到实,具有可操作性(二)由小到大,进行分解训练(三)循序渐进,进行系列训练(一)由虚到实,具有可操作性(深入浅出)1、情感体验:正确表达主观情感2、记叙思路;选点串点画面组合3、善于挖掘:由表及里总结升华4、巧妙构思:欲露先藏,铺设悬念5、逆向思维:情节设置的反常思路6、形式创新:体裁和结构的变化(二)由小到大,进行分解训练(思维体操)【方法】①片段训练②仿写③扩写④续写⑤改写(三)循序渐进,进行系列训练(形成系列)【主要内容】1、具体2、情感3、个性4、挖掘5、构思6、创新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一、写作训练点二、本周作文训练(一)小作文1、写作训练要求2、讲评例文(二)大作文1、写作训练要求2、讲评例文三、作文教学反思二、记叙文教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做好“准备”第二个阶段:掌握三个“要领”第三个阶段:学习六种“方法”【第一个阶段】作文“准备”从荒谬的构思谈起:①新人出嫁,父亲给女儿一个盒子。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是红色的液体,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说:“这不是血,是你小时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