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在哈金森工厂文本预习必知基础自主学案文本学习定标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第1课知能优化演练文本学习定标1.了解并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2.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领略其丰富的心灵世界。3.学习邓小平的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毛毛(1950~),现名萧榕,曾用名邓榕,邓小平的女儿。祖籍四川广安,出生于重庆,“文革”中在陕北插队三年,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文本预习必知1980年后历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三等秘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秘书长、副会长。中俄和平友好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传记文学《在江西的日子》《我的父亲邓小平》,论文《向新科技革命进军》等。其中《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有韩国、泰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版本并获首届华扬杯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一等奖。本文记述了邓小平从1921年到1923年在法国的求学和生活历程。这两年间,邓小平完成了从具有爱国思想的进步青年向共产主义革命青年的转变,他本人也经历了无数次变故,各种材料非常繁复和琐碎,作者巧妙地以时间为顺序,精心筛选了最能体现传主形象和性格的事件,如失学失业时以救济金维持生活表现其执著坚韧,从事制鞋工作时表现其聪慧手巧,工作之余与同事说笑表现其乐观开朗,辞去哈金森工厂工作表现其勤奋好学等等。其他相对次要的内容,则是一笔带过,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另外,传记还善于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如邓小平在法求学期间的具体年份、地点,从事什么活动,甚至连当时他的工作编号、身份卡号都一一收录,足见作者搜集资料的翔实,既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丰满了人物的形象。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记载.(zǎi)间.或(jiàn)什.物(shí)拆.掉(chāi)二、字形辨识奈nài_____荼tú___________茶chá______帐zhànɡ_____账zhànɡ______胀zhànɡ______拆chāi_____坼chè______忻xīn_____棚pénɡ_____绷bēnɡ_____硼pénɡ_____奈何如火如荼茶树帐篷账目膨胀拆除干坼忻口木棚绷带硼砂三、词语释义①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千里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间或:_______⑤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人多造成了困难。好像水都不能泄出。形容非常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泄:排泄。形容路途遥远。迢迢:遥远。偶尔。各种物品器具。多指日常生活用品。四、词语辨析(1)救济·救助两者都有“帮助”的意思。“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困难的人:救济难民。“救助”,拯救和援助。比“救济”的使用范围广。(2)幻想·梦想两者都表示对没有实现的事情的想象。“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幻想成为一名月球上的公民。“梦想”,空想,妄想;有时也指理想:我有这样一个梦想。(3)公开·公布两者都有告知于人,不掩盖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公开”,①不加隐蔽;面对大家:公开活动。②使秘密的成为大家都可以知道的:这件事暂时不能公开。“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公布于众。(4)信仰·敬仰两者都表示尊重,相信。但使用对象不同。“信仰”,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无产阶级的信仰是共产主义。“敬仰”,敬重仰慕:他是青年们敬仰的导师。五、精美句段父亲的知识,都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他的智慧,也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毛毛《在哈金森工厂》)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课堂互动探究1.这篇传记在记叙传主生活、表现传主精神上,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提示】①通过传主的活动环境来表现人物个性的形成。在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