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态”提升班主任的教育能量在班级这一方小小的教育天地中,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班主任能塑造出良好的班风,让学生们乐于学习,健康成长;使任课老师上课时得心应手,兴致盎然。可以说,班主任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发挥着至观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方法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与之相比,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教育状态。笔者认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以下的四种状态,才能增强自己的教育能量,提升自身的工作艺术。状态之一——风范风范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出的一种品质,我们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班主任的风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从小处说,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声地教育着学生。例如笔者有一位女同事,这位老师自己很爱干净,对物品特别爱惜。不论什么时候走进她的班级,都是桌椅摆放整齐、地面一尘不染。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的,大部分学生的课本,用到期末还平整如新。笔者的另一位女同事,每次不管是走在教学楼中还是在校园里,只要脚下有垃圾,她一定会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和她走在一起,别说是学生,就是其他的老师,也会觉得绕过垃圾走开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往大处说,班主任在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时展现出的风范,则会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向。例如在车祸即将发生时奋力将学生推开的殷雪梅老师、在汶川地震时放弃逃生,将学生护在身下的谭千秋老师,在交通事故中勇救学生导致双腿截肢的张丽莉老师……这些优秀的班主任在危急关头用生命展现出的风范,留给学生的是强大的内心的力量。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班主任的风范是一种力量,也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石。状态之二——淡定淡定是一种优雅的涵养,是一种从容的心境。很多的班主任明察秋毫,一眼就能看出学生的很多问题,而且很快就会给学生指出来,这不是班主任的内涵。优秀的班主任看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应该先不露声色。因为学生的优点需要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而他们的缺点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去包容和沉淀。作为班主任,当我们在看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很淡定的时候,反而会赋予他们一种内心的成长动力。要相信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其实也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着别人和自己,也在用心中的标尺衡量着是非与对错。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淡定的班主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纷乱的事件中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得与失,用自己的智慧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有反思的机会,感受到老师的期待,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把外在的约束变成自我的压力,进而转化为动力,实现心灵的成长。状态之三——柔和一个班主任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柔和的态度。事实上,越是柔和的班主任,她在学生面前的指挥能力反而越强。有一些严厉的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杀手锏"是命令、警告、训诫、和责难,但教育的结果与教育的初衷往往背道而驰。反思其中的原因,这种表达方式隐藏着这样的信息:"我是权威,你要听我的"。这些强制性的手段虽然见效快,但使用频率过高后就会失效,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的学生自然就会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柔和的班主任其实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她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她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无论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都能做到尊重他们,并尝试以他们的观点去理解他们,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们有效交换。柔和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基础的,它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