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童谣:《错了歌》荆林中心幼儿园冷旭琴【设计意图】本月我要上全园展示童谣课,于是,我就选择了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错了歌》,《错了歌》是童谣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类似于颠倒歌,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的现象说错,说反。这类童谣语言浅显,趣味性很强,娱乐功能凸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重点引导幼儿发现《错了歌》内容中的常识性错误,而忽视挖掘《错了歌》的错误之趣。鉴于此,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充分分析了教材本身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引导幼儿从激发兴趣——多方位的感受体验——改编创作,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让快乐成为幼儿整个学习活动的心情状态,从而实现从理解到表达、从接受到运用、从模仿到创造的学习过程。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童谣】【目标预设】1、了解童谣内容,感受《错了歌》的错误之处。2、通过模仿以及情景游戏学会并理解童谣的内容。3、进行童谣改编,体验创作的成就感。【活动准备】错了歌母鸭早晨喔喔啼,小猫悠悠荷叶坐,公鸡下个大鸭蛋,兔子游泳真快活,鱼儿草地晒太阳,青蛙喵喵把鱼捉,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童谣对不对?物质准备:童谣图片。经验准备: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活动重点】学会并理解童谣的内容。【活动难点】进行童谣改编。【活动过程】1.教师生动朗诵《错了歌》,激发幼儿对《错了歌》的兴趣。(1)教师声情并茂朗诵,让幼儿完整感受童谣内容的“好笑之处”。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一首很有趣、很好笑的童谣。(2)提问:这首童谣是不是很好笑?哪些内容让你觉得很好笑?教师出示背景图,结合幼儿的回答张贴图片,勾画出好笑的童谣画。(评: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兴趣,开头没有累赘直接进入主题。)2.结合图文,引导幼儿想象童谣情节,通过动作表演进一步体验《错了歌》的错误之趣。(1)师:每天都是谁在喔喔啼啊?母鸭抢了大公鸡的工作,大公鸡会怎么样?(2)先让幼儿与同伴一起讨论,交流,教师再集中梳理。(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童谣情节,如兔子到水里会喊救命,鱼儿在岸上摇头摆尾的痛苦状等情节。(评:让幼儿在看图改错中加深印象,再通过生动的肢体表演,让幼儿更能体会错误的有趣之处。)3.让幼儿根据图片自己完整的念出童谣。4.请幼儿来给童谣取名字。(在黑板上贴上“×”的图片)(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5.鼓励幼儿改编《错了歌》,创作《对了歌》,体验创作的乐趣。(1)激发幼儿改编的欲望。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首童谣叫做《错了歌》吗?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它改编成《对了歌》呢?(在“×”旁边贴上“√”用于表示《对了歌》)(2)引导幼儿发散思维,鼓励幼儿多方位地进行改编。如:公鸡下了个大鸭蛋,可改编成:“母鸭下了个大鸭蛋”、“母鸡下了个大鸡蛋”或者“公鸡早上喔喔啼”等等。(3)师生通过互动朗读,与幼儿一起分享创作的成就感和快乐。(评:在让幼儿创编、改编童谣时,我让幼儿自主表达,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使幼儿个性得到张扬。让幼儿在学习中真正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延伸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再创不同的《错了歌》,班级开展《错了歌》趣味朗诵表演,让幼儿与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有趣的创作。(评: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去发现正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去把它“正话反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