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孩子的良师益友佩蓉老师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以其自身的成长历程、对的儿子的教育经历以及长达15年之久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面试新生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其宝贵的心得与经验,并通过实例说明父母在其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建议我们当的父母在孩子还小要不断反思,为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早作准备。作为一个活泼可爱、面临高考女孩的家长,此时才看到佩蓉老师的《下一代的竞争力》感觉此本书似乎来得有点晚,但书中佩蓉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事例给我接下来孩子未来教育、就业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启迪。同时佩蓉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蒋佩蓉老师从不同角度都让你感受到教育孩子就要“做好孩子的良师益友”。她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在此我也将我认同并取得成效的事例和大家分享分享:良师家长毫无疑问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潜移默化便是最大特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但是否能成为“良师”则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事例1.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在女儿2、3岁开始我就培养她独立阅读的习惯:买一些图书孩子看,如果你单纯只给她自己看图片相信她也是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会缠着你跟她讲。所以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一本图书我都用讲故事的方式录好音在她看书的时候用录音机放给她听。在翻页的时候给她一个温馨的提示:“宝贝,要翻页咯”用妈妈熟悉声音、亲切口气、简单操作方式女儿很快喜欢上了。在我忙的时候她就拿着本书:“妈妈我看书去啦”。初衷只是因为一个带小孩,又要做家务又要带小孩,这一个不让孩子缠的方法,没想到培养了孩子的热爱阅读、独立阅读习惯。后来大一点了,无论我去到那里,只要我把她放在一个有书的地方或者给她一本书,我就可以放心做我自己的事了。感受: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事例2.培养女儿写作习惯女儿上学了,我和女儿设立一个共同的日记本,约定我们每天都在日记本上写一篇日记。虽然刚开始有很多字她都是用拼音代替,写的也都是记流水账。但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约定我陪着女儿一直到到了小学毕业。感受: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收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女儿跟我说:“妈妈,每次拿到语文卷子的时我第一件事就是看作文,它令我很兴奋,我会一口气很快地把写完-----;我最喜欢语文,花的时间最少成绩最好-----”其实,日常的阅读就给她打下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是是她自己喜欢事所以没有学习的负担。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点滴小事着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益友每个妈妈都没有参加过“妈妈”培训班,孩子就是我们的作品。要成为孩子的“益友”则是更高的境界了,本书蒋佩蓉老师的实践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如果早得到这本书我就不用走那么多弯路。事例1.学钢琴作为学音乐的我很想女儿女承母业,希望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的没有实现愿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3岁我就让孩子学钢琴了。刚开始孩子很喜欢,但后来孩子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就很着急,很严厉要求她,甚至打过她。我发觉孩子学琴后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坏。这是我们最不和谐一段经历。我开始反思了要不要继续下去。最后我还是停了下来不让她学了。但是钢琴也买了,之前的学费也交了不少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心有不甘但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后来我就买了一套钢琴演奏的流行曲光碟,吃饭和她睡前播放。也有意无意地和她去观看一些钢琴演奏会。突然有天她跟我说:“妈妈,我发现钢琴演奏流行曲是所有乐器中最好听的,我能不能学啊”。我就让她学了钢琴即兴伴奏。(不管怎么样先从兴趣入手吧)然后她不用督促很自觉地去练习很有兴趣地学了一段时间。过了一段时间她又跟我说:“妈妈,怎么我识谱快,练习的时间也不少,可是进步不大啊,现在有些曲子好像还开始弹不下了”。我就跟她说:“所以为什么之前让你学那些枯燥的练习曲,那些练习曲就是钢琴家经过自己的实践经验、苦苦研究出来训练你的指法,提高的职能的-----”孩子似乎明白了道理,从那以后又开始正正规规学习钢琴了。在3年紧张的初中阶段完成了钢琴的7级考试也考进了她心仪的高中。...